隧道与轨道实验室
 
 
 
 首页  实验室简介  科学研究  实验平台  规章制度  常用下载  联系方式 
 
最新内容
· 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隧...
· 联系方式
· 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隧...
· 重庆交通大学隧道与轨道实验...
· 隧道与轨道工程实验室安全管...
· 隧道与轨道工程实验室消防安...
· 学生实验管理制度
· 重庆交通大学实验教学工作简报
· 重庆交通大学实验教学相关文...
· 重庆交通大学实验室管理相关...
 
  研究团队
当前位置: 首页>>实验室简介>>研究团队
 

梁波(1964-),二级教授,博导。1985年本科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桥梁工程专业;1990年硕士毕业于兰州交通大学岩土工程学科;1998年博士毕业于西南交大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1985-2005在兰州交通大学任教并兼副院长(1999-2005);2003年获批博士生导师资格;2004-2005在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Iowa StateUniversity)作访问学者。现任重庆交通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常务理事、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分会理事,中国公路学会隧道工程分会常务理事,国际土协会员,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业内影响力。

率先提出了车路垂向耦合系统的动力分析模型,为研究高速铁路路基设计参数和车辆运行关系及其匹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在加筋土强度机理方面,首次提出了等效侧向约束力模型,为解释加筋补强工作原理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并结合青藏铁路L型挡墙提出了考虑多年冻土特点的新的土压力和冻胀力分析模型。近十年团队负责人在隧道节能照明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次提出了反光材料辅助隧道节能照明的技术研究,为隧道照明节能开辟了新途径。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交通运输部科技项目在内的2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发表论文170余篇,其中,SCIEI检索50余篇;主编出版了《车-路耦合条件下高速铁路路基及桥路过渡段结构系统动力分析》等著作教材5部;获得国家专利近20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6项。

 

高峰,男,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196410月出生。长期从事隧道及地下工程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重庆市自然基金项目1项、甘肃省科技攻关项目项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基金项1项、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等工作。参与过地铁列车振动现场测试、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等工程实践。获得铁道部和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在国内、国际学术刊物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20多篇被SCIEIISTP收录。主编教材一部,参编教材3部。担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与地下工程分会理事、重庆市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国际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会会员,现聘为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专家咨询委员会道桥隧专业委员会专家。能够运用通用软件解决工程中的问题,还编制开发了地下工程静、动力平面和空间分析软件。熟悉隧道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技术,在隧道与地下结构的抗震分析、施工过程的模拟分析、隧道施工监控以及解决隧道设计施工复杂问题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徐林生,男,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隧道与地下工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桥梁基础工程等教学、科研与设计工作,系重庆市第二届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组织部、人事局)、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重庆市人事局),2004年被评为重庆市优秀教师;曾获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等奖项,主持、参与国家、省部级及其它工程科研50多项,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1部;现正主持重庆南川-两江新区高速公路特长隧道地下水保护与限量排放对策技术、复杂条件下长大隧道群施工风险管控、山区长下坡公路隧道群营运安全与通风照明节能技术研究等重庆市交通科技项目。曾参与过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崇遵高速公路娄山关隧道、“8小时重庆通渝特长隧道等重大工程的具体建设,主持过6座隧道以及8个路桥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

 

王成,1962年生,工学博士,教授。2001年至2015先后任桥梁与隧道工程系和隧道及岩土工程系主任,重庆市名师,重庆市防灾减灾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长期从事桥梁与隧道工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桩基础结构、隧道与地下工程围岩结构、边坡锚固结构等的损伤断裂分析、缺陷及承载力研究。先后主持完成省部级等项目近3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4部。曾首次提出裂纹线场分析方法应用于岩体断裂力学及超长群桩有效桩长及桩间距计算公式。  

 

张学富,1972年生,博士、教授。重庆市青年骨干教师,交通青年科技英才。主要从事隧道及岩土工程的计算理论、病害预报与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在寒区隧道的设计理论、冻害预报与综合防治技术;公路隧道病害防治、注浆材料研发等方面做了大量科学研究。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纵横向项目50余项,获省部级奖励4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论文21篇,EI论文25篇,编著3部,规范3部。同时,在重庆市南岸区挂职期间,组织完成南坪枢纽工程、南山隧道、慈母山隧道等总投资80多亿项目的技术与管理工作。

 

林志,1975年生,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2004年毕业于同济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助理,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岩土工程信息技术分会、防火技术分会理事、地下空间等3个专委会主任委员。主要从事隧道建设风险防控、隧道长期性能与监测评估加固技术和隧道运营安全风险防控技术三个方向的科学研究、技术咨询和标准编写等工作。近年来,承担30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其中特等奖/一等奖3项;获国家专利授权7项,软件著作权2项;撰写论文70余篇,著作8部,主编/参编公路隧道设计、养护等标准规范8部;获交通运输部青年科技英才、重庆市杰青、中国公路学会青年科技奖等。  

黄明奎,男,1975年生,工学博士,教授,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高级爆破工程师。200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912月完成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研究,国际土协会员,现在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工作。主要从事隧道及地下工程结构的工程特性,地下工程施工力学行为、风险评估与管理,气候与岩土耦合作用分析、寒区岩土工程力学行为分析等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近年来,主持和参加了国家级、省部级等在内的各类研究课题10余项。编著教材 1部,参编教材3部。授权国家专利4(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被SCI/EI/ ISTP三大检索20余篇次。  

 

李明,男,1978年生,工学博士,教授,高级爆破工程师2010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协会会员,现在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工作。主要从事隧道及地下工程结构的工程特性,地下工程施工力学行为分析,土木工程健康评价与应用研究,长大隧道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公路边坡治理与加固研究、桥梁与隧道长期健康检测与远程技术开发等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近年来,先后承担省部级科技项目3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4部;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和其它各类项目1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  

黄锋,男,1982年,重庆人,副教授,博士,土木工程学院隧道及轨道工程系,副教授,隧道及轨道实验室主任,国际土力学学会会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青年岩土委员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会员,重庆交通大学青年学术委员会委员。2011年毕业于同济大学,获博士学位,招商局重庆交科院在职博士后,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访问学者。长期从事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理论研究、工程防灾减灾、岩体变形破坏机理和多尺度耦合理论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博士后项目1项、重庆市科委项目2项、重庆市教委项目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1项、国家工程中心项目1项。主持横向研究课题重庆市轨道环线工程涂山站施工关键技术、成都汤家沟隧道监控量测、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南湾隧道施工技术研究、渝万高速铁路项目的施工风险控制与环境保护、北碚地铁6号线项目的施工优化与风险控制。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检索2篇,EI检索1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编著重庆市地质环境保护规范1部。获批主持重庆市教育学会教学改革项目1项,发表教改论文2篇;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3项,本科教学质量优秀1项,优秀本科毕业论指导教师1次,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1次。  

王先义,1965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3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测试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工程爆破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隧道与岩土工程结构分析、施工工法、超前地质预报、施工安全监控量测及对周边环境影响评价、病害检测与质量缺陷修复、工程爆破等科研与教学工作。近年来,主持和参加了省部级、横向科研项目3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参编教材3部,参编行业规范1部,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目前在研项目有:重庆市曾家岩大桥工程南段隧道工程超前地质预报和施工安全监控量测研究等3项。  

 

陈林杰,男,1979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6年毕业于重庆交通大学,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隧道结构动力响应特性、特大断面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和参研了国家级、省部级各类研究课题15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EI检索7篇,获得软件著作权1项,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1部。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1项,优秀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教师1次。

彭念,男,1980年出生,汉族,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导师,毕业于重庆大学岩土工程专业,从事桥梁与隧道工程科研、设计和咨询工作。近年来发表论文10余篇。在隧道病害处治和维护加固技术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周杰,女,198412月出生,山东青岛人,博士,副教授,硕导。主要从事岩土力学性质和隧道设计理论的离散元研究。目前担任隧道及轨道工程实验室副主任。主持重庆市科委基金项目基于力链压曲变形的各向异性砂土宏-微观本构模型研究、重庆市教委基金项目颗粒破碎与各向异性耦合作用下砂土力学性质的宏-微观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多项。在国内外主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篇。曾获重庆交通大学第四届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第四)、重庆交通大学本科教师教学质量优秀奖、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青年教师教学专项奖等荣誉。  

罗林,女,1985年生,四川泸州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重庆交通大学隧道及岩土工程系副主任,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在职博士后。主要从事建筑与土木工程、结构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的教学、科研、设计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桥梁、隧道、边坡在设计、施工、运营阶段安全风险分析,隧道监测与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桥隧工程检测与加固技术研究;岩石动静态断裂力学研究;土木工程结构件强度理论及可靠度研究。个人主持和承担了多项科研项目,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横向项目若干;发表学术论文10篇,其中SCI检索2篇,EI检索4篇,软件著作权1项。  

薛富春,男,1978年生,贵州兴义人,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流固耦合动力学、土动力学与土工抗震、轨道交通动力学测试与精细化仿真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会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交通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2010年博士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2011-2015年在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张建民院士,20183月~2019年月3日在澳大利亚University ofWollongong担任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合作导师为BuddhimaIndraratna院士。主持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项目1项,主研铁道部科技开发研究计划重点项目3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2篇,其中SCI/EI收录16篇,ISTP收录1篇,CSCD收录1篇;获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获西南交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第九届全国土动力学学术会议青年优秀论文;获实用新型专利1项。

周元辅,男,19828月生,四川苍溪人,工学博士,副教授,毕业于四川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从事隧道及岩土工程科研、设计和咨询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重庆市科委、教委项目各1项,参研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深部重大工程灾害的孕育演化机制与动态调控理论课题五:深部岩体强卸荷大变形演化与致灾机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面上项目顺层岸坡承压水的形成与作用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寒区隧道冻害预报模型及优化设计理论研究3项。近年来发表论文10篇,其中SCI检索3篇,EI检索5篇;获得授予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参与重庆市教育学会教改项目1项。

刘礼标,19852月生,江西上饶人,工学博士,副教授,20136月毕业于重庆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主要从事岩土工程及隧道工程动力稳定、健康诊断等研究。目前主持科研项目包括重庆市科委基础与前沿研究计划一般项目、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江西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各1项,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近年来发表论文10余篇。

韩风雷,19878月生,河南商丘人,工学博士,20176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岩土工程专业。主要从事寒区岩土工程数值计算分析、隧道设计计算理论及结构防灾减灾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参与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中科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等多项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其中SCI/EI检索8篇,中文核心6篇,授权专利4项。

 

何世永,19888月生,河南开封人,中(重庆交通大学)芬(阿尔托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主要从事公路隧道防灾减灾、长大公路隧道运营长期性能与安全、驾驶员视觉功效与照明安全节能等研究工作。目前主持包括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省部级课题3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项,发表论文10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4篇,国家发明专利2项。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重庆交通大学—隧道及轨道工程实验室  版权所有
邮箱:sdygdgc@163.com